2025年4月8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:自5月2日起,中国发往美国的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从原计划的30%大幅上调至90%,并分阶段实施阶梯式惩罚性税率:第一阶段(2025年5月2日-5月31日):税率升至货值的90%或每件75美元(取较高者)。第二阶段(2025年6月1日起):固定征收每件150美元关税(相当于对10美元商品征收1500%惩罚性税率)。这一政策直接冲击2024年价值320亿美元的中美跨境电商市场——该市场承载了美国42%的低价日用品需求,涉及150万中国卖家和3.2亿美国消费者。

据美国海关统计显示,2023年通过这些渠道进入美国的中国包裹达14亿件,同比增长100%,占全美跨境电商流量的62%。这一招或会令Temu、Shein等靠"极致性价比"杀疯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受到冲击。如Temu有70%订单集中在20美元以下,摩根士丹利测算其客单价需从18美元涨至35美元才能保本,可能导致超过82%用户将因价格敏感流失。亚马逊中国卖家的3C类目平均利润从15%降至-5%,53%卖家计划退出美国市场。在物流成本方面,75%中国小包通过邮政系统的成本约2-3美元,若转向其他商业快递(如DHL),运费将飙升5-10倍。
跨境电商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,但同时也孕育着转型机遇。在供应链重构方面,头部企业已率先探索新路径:部分卖家采用"海外仓+本地配送"模式,例如将商品预存至美国ONT8等核心仓库,再通过UPS Ground等本地物流实现快速交付;快时尚巨头Shein则通过在越南、墨西哥等地布局柔性供应链,有效提升响应速度。市场多元化布局成为另一关键突破口。SHEIN在中东市场表现亮眼,沙特地区日均订单突破10万单,且客单价较美国市场高出25%;Temu在巴西市场快速扩张,3个月内用户规模突破500万,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将配送时效压缩至5天;为拓展欧盟市场,SHEIN还投资建设符合GDPR标准的波兰数据中心。
当前的高关税环境虽然带来短期阵痛,长远来看,这或将推动中国跨境电商实现质的飞跃——从依赖价格优势转向打造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,完成产业升级的华丽转身。这种转型既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,更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。